会员登录→→中国全民补硒工程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专家在线 > 专家文章 > >> 正文
硒的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
2011-02-08 13:41 来源:未知 点击:

作者简介:齐玉薇  女,副主任药师。学士,长期从事医院制剂和药检工作

    硒属于分散元素,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也是环境中重要的生命元素。自1817年瑞典科学家Berzlius发现以来,长期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十几年来,人们的注意力从研究硒的毒性转移到硒对人和牲畜的营养有益作用方面。缺硒会使人群和牲畜产生心、肝、肾、肌肉等多种组织的病变,出现如克山病、大骨节病、牲畜白肌病等疾病,硒过量则会引起硒中毒。一系列的研究都证实了硒是人畜必需的营养性微量元素,并显示出其生物学作用及生理功能。

    调查显示,土壤、食物、饮水中含硒丰富的国家和地区,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很低,如保加利亚,那里每人每年摄入107600μg的硒,相当于每日进食200μg,比每日进食仅150μg的美国,癌症发病率低得多。

    母岩、土壤和动植物之间的含硒浓度密切相关。硒在地壳中分布零散,含量极不均匀,致使水、土及动、植物食品的含硒量出现显著的地区差异。硒通过生物地球化学营养链:岩石一土壤一水一植物一动物和人给人和动物以影响。因此,研究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首先应从硒的生态环境人手,研究岩石、土壤、水、动植物中硒的含量及赋存状态、硒在自然界和生物链中的循环和转化,进而研究人体对硒的需求以及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岩石中的硒

    硒在地壳和各种岩石中的含量很低且分布极不均匀。如表1所示,大陆地壳硒的丰度值在0.050.12μgg,不同的作者给出的值不同。地壳中不同性质的岩石,其含硒量又各不相同。TurekianWedepohl[1]提出岩浆岩中硒的平均含量均为0.05μgg,页岩为0.6 pgg,砂岩为0.05μgg,碳酸盐为0.08μgg。鄢明才等[2 ]提出中国华北地区地壳硒含量为0.11μgg,碎屑岩为0.073μgg,泥质岩为0.17 μg/g,碳酸盐岩为0.07 μgg,华岗片麻岩为0.056μgg。而中国花岗岩类硒的丰度值为0.02μg/g[3]

不同作者的大陆地壳硒元素丰度(μg/g

 

  报告者          年代          硒(ug/g)
 李彤             1976           0.074
 鄢明才等         1997           0.07
Goldschmidt       1954           0.09
Vinogradov        1962           0.05
Taylor            1964           0.05
Taylor and McLennan 1985         0.05
Wedepoho          1995           0.12

2土壤中的硒

    岩石中的硒通过风化进入土壤。Allaway等认为从土壤系统进入生态系统中的硒是se元素的主要来源。世界各国土壤中的硒大多在0.12.0μgg。中国土壤中硒的背景值为0.21μgg[4]。自然土壤中的硒,主要来自形成土壤的母岩。因土壤母质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土壤中硒的含量差异很大。新西兰表层土壤硒含量为0.6μgg。美国中西部高硒地区土壤中硒的含量高达2040μgg。中国东北地区土壤平均硒含量为0.108μg /g[5],海南省土壤硒含量平均0.295μgg[6],陕北黄土高原为1165 ngg[7]。中国黄河、长江、珠江与浅海沉积物硒丰度分别为0.120.200.250.15μgg[8]Swaine[9]认为正常土壤平均含硒量为0.2μgg,低硒土壤平均含硒量为0.01μgg,高硒土壤可达30324μgg

    土壤中硒的迁移和硒的有效性与环境条件(如气候、pHEh值、有机质、Fe含量、微生物活动等)有关[10]。通常多雨湿润的气候有利硒的迁移,而在湿热地区及偏干的气候有利硒的累积。碱性条件有利于土壤中硒向有效态转化。酸性土壤中硒易于淋溶,碱性有利硒的累积。硒往往被土壤有机质所固定,特别是被富里酸所固定。

    土壤中硒的有效性与硒的存在形式(相/形态)有关,它取决于土壤的含硒量和有关条件。土壤中硒的存在形式(相形态)有元素态硒(Se*)、硒化物(Se2-)、亚硒酸盐(Se4+)、硒酸盐(Se6+)、有机态硒和挥发态硒6[11]。元素态硒和硒化物不溶于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亚硒酸盐、硒酸盐和有机态硒均是水溶性的,也是植物重要的硒源。有机态硒是富硒植物腐解的产物,其含量与有机质多少有关。有机态硒易被植物吸收利用,但土壤中部分有机硒易被微生物分解呈气态烷基硒化物(ALKYSelenium Compound)而挥发。杨光圻等[12]证实谷物和黄豆中硒的浓度和土壤中水溶性硒的含量成正比。

 

3水中的硒

    水是地球上硒存在和迁移的主要场所,天然水中硒的来源主要依靠岩石风化、大气降雨、水土流失及水中生物体腐解。水中硒可以进入大海,沉积于海底或形成沉积岩,也可以被动植物和微生物所利用。一般河水含硒量为0.510ngg:海水含硒量为46 ngg。低硒地区河流中水的含硒量低于0.1 ngg,高硒地区河流中水的含硒量可高达50 ngg。我国嫩江水系硒背景值为0.08 μgL,洞庭湖水系为0.05μgL,京津地区为0.01μgL,明显低于世界淡水为0.2μgL。海南岛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河水平均含硒量为14 ngg[6]。通常饮用水中硒含量甚低,一般在l ngg以下。高硒地区饮用水中硒含量可高达56 ngg[12]

 

4植物中的硒

    硒是否为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至今仍未定论[13]。但是,植物在硒循环生态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硒生态链上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植物是动物摄入硒的主要直接硒源。人体所摄入的硒,也主要是直接地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这就是说,动物硒水平是由所食物的含硒量决定,人体硒水平决定于所食用的植物性或动物性食物的含硒量。当动物和人长期食用含硒量低的植物或其食物时,就会造成硒营养不良,而导致多种疾患。相反,若长期食用硒含量过高的食物则会造成硒中毒。

    植物含硒量的变化幅度较大,其含硒量取决于土壤中有效硒量、植物种类、生长阶段以及环境因素等,一般植物含硒量的范围在0.051.50μgg。多数食用植物和饲料,含硒量均较低,不会对人类和动物产生危害。

    富硒地区植物种间吸硒能力差异较大,杨光圻等[12 ]指出,高硒地区的大白菜含硒36.4μgg,箩卜缨含硒457 μgg,韭菜含硒63.0μgg,玉米含硒87μgg,稻米含硒4.0μgg,黄豆含硒119μgg,它们均明显偏高。

    低硒地区各种作物含硒量差异较小,一般表现为:十字花科>黑麦草>豆科>禾谷类[14]。植物种子和谷粒中含硒量高于茎秆。而在蔬菜作物中,非可食性部位硒含量高,并在种子成熟期内,大部分可溶性硒化物转移到种子中去。如我国西北及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平均含硒量在0.020.1μgg。我国茶叶中含硒量在0.0210.774μgg [14]。而且不同地区粮食的含硒量不同,如山西晋南山地丘陵玉米、小麦的含硒量分别为0.0920.067 mgkg,而汾河平原玉米、小麦的含硒量分别为0.2650.405 mgkg;四川的川西山地玉米、小麦的含硒量分别为0.0910.097 mgkg,而成都平原则分别为0.2300.192 mgkg[15]

 

5动物中的硒

    硒是动物的必需营养元素[16]。由于硒的地质分布和存在形态上的差异,造成不同地区植物的含硒量差异较大,以致直接影响不同地区动物的健康。众多国家的综合性调查说明,凡动物出现缺硒症的地区,那里的植物含硒量必定低,据日本、芬兰、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等国报道:当饲料作物含硒量低于0.010.05μgg时,牲畜出现白肌病,小鸡出现渗出性素质症等。

    在高硒条件下喂养的动物,其组织含硒量通常为35μgg。因硒中毒死亡的猪的组织含硒量甚高,如猪肝为24.60μgg,肾为36.86μgg,而患缺硒症死亡的猪的肝组织含硒量仅1.27μgg,肾组织含硒量为4.55μg,他们之间的差异甚大,故在动物饲养过程中,食用饲料的含硒量必须严格控制在0.1040.300μgg的安全值范围(王美珠,1995)

 

6  自然界中硒的循环、转化

    硒在自然界的循环是很复杂的。土壤一植物一动物一人体中硒的转化过程,是从无机硒转变成有机硒的过程。环境无机硒通过高等植物的同化作用进入生命有机体系,植物硒不但较动物硒产品的生物有效性高,而且其中的有机硒比无机硒安全有效,所以植物硒是决定食物链硒水平的重要环节。

    ShriftFrost认为在土壤、植物和动物之间,硒以不同状态循环着,其中微生物占重要地位,有机态硒占了整个循环系的半周,循环的中心是亚硒酸钠。硒的循环是一个损失性的循环。另一方面,硒进入循环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如煤的燃烧、农业生产中磷肥的施用、饲料的硒添加剂等也可使土壤中硒得到补充。

 

7硒的生物学功能

    硒是生物体多种酶和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很强的生物活性,参与多种生理生化作用。硒的抗氧化性是因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对体内已生成的过氧化物起解毒作用;参与辅酶A、辅酶Q的合成,刺激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有保护心脏、肝、肾和增强免疫的功能;调动人体抗癌因素,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降低铅、镉、汞、铊、砷、铬等毒物的毒性;代替维生素E的作用,促进维生素E的利用。注射适量硒化物或服用含硒高的食物,能提高视力。20世纪末,美国的可莱门特的迈阿密抑瘤实验表明,硒具有自动捕捉抑杀癌细胞的功能,并能固定肿瘤病灶,防止癌细胞转移。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重要组成成分[17] ,还有细胞色素酶、甘氨酸还原酶、甲酸脱氢酶等各种含Se酶在动物代谢中发挥作用。据报道,人体内GSHPx中的硒约占人体总硒量的l3,余下的23(即非GSHPx)参与多种硒蛋白生化作用外,有些非酶硒可能在体内发挥抗氧化作用。Tapple曾提出,硒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可包括5个方面:清除脂质过氧化自由基中间产物;分解脂质过氧化物;修复水化自由基(HO·H)引起的硫化合物的分子损伤;在水化自由基破坏性生命物质将其清除并转变为稳定化合物;催化巯基化合物作为保护剂的反应。

    大量实验证明,硒能刺激免疫球蛋白抗体的产生,增强抗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硒的主要防病途径:在细胞和体液中,通过含硒抗氧化酶或蛋白(GSHPxPHGPxSeP)消除脂质氢过氧化物,阻断活性氧和自由基的致病作用;通过免疫系统(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中的GSHPx,控制H 202的释放来调节杀伤作用和保护自身;通过I5一脱碘酶调节甲状腺激素来影响机体代谢;通过体内硒代谢产物(如甲基化产物)的抗癌作用;通过硒的化学药理作用,如抑菌、拮抗有毒金属等;目前还未发现的含硒蛋白功能[18]

    硒在生物体内外能减低汞、镉、铊、砷等元素的毒性作用,并与钼、铬、铜、硫等元素有拮抗作用。据认为硒的解毒原理是维生素D中毒时产生的自由基一过氧化反应一损伤细胞及细胞膜的毒害作用被抑制的缘故。饲料中加μgg的硒可以降低黄曲霉素Bl的急性毒性损伤,降低试验动物肝中心小叶坏死的程度及死亡率。Kifen认为硒能降低汞及甲基汞的毒性。Mason报道了Se能抗Cd对白鼠的毒害。由此可见,硒在生命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硒也是目前各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营养素中唯一与抵抗病毒感染有直接关系的营养素[19],其可通过多种方式增强人体免疫系统调节能力,有效阻止病毒突变,对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20]。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建议每天服用200μg硒,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抗非典[21]

 

8人体对硒营养的需求

    人体内共含硒1421 mg[22 ],各组织和体液中均含有硒,以肝、肾、胰、心、脾、视网膜、虹膜、晶状体、牙釉质和指甲中含量为多。人体所需的硒或硒化物可通过吸、食或皮肤进入人体,其硒源的90%来自食物,所以人体每天的硒摄人量直接受食物含硒量的影响,间接取决于环境中水、土壤的硒含量以及人们的饮食习惯。表2表明,各类食物的含硒量大不相同:动物内脏含硒量>鱼类>肉类>谷类和蔬菜、水果。由于地区、土壤、水、食物含硒量及硒存在形式不同,每人每天摄入的食物品种及数量不同,硒的摄入量和吸收量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可达10),迄今人体对硒的正常需要尚无统一标准,1976年的国际硒讨论会提出硒日推荐量为60μg/日;1980年美国Burk提出成人应有50200 μg/日的硒摄人量。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人体对硒的需求发生很大变化,一般标准为:00.5岁为1040 μg/日,0.51.0岁为2060 ug/日,13岁为2080μg/日,46岁为30120μg/日,711岁为50200μg/日。杨光圻等[2324]认为,一般而言我国成人对硒的最低需要量(预防克山病发生的界线)17μg/日,安全膳食最低需要量为22μg/日,硒的中毒量界限(指甲变形)800 μg/日。推荐膳食硒供给量范围在50250μg/日,膳食硒最高安全摄人量为400μg/日,低毒效硒摄人量为1540μg/日。实际上,每个人各自的生化特点和周围环境都不尽相同,所需硒的摄入量也应因地、因人有差异。

2各类食物含硒量一览表(μgg

食物     se含量     食物    se含量     食物   se含量
 猪肾    1.89        鳕鱼    0.427      胡萝卜   0.022
 牛肾    1.55        目鱼    0.335     胡萝卜(低硒) 0.003
 羊肾    1.42      中国大米低硒区  0.022 包莱    0.022
 牛肝    0.431      高硒点   1.20      青椒      0.007
 牛排    0.340     面粉高硒点 0.705    青豆      0.006
 猪肉    0.239     低硒区   0.030      莴苣      0.008
 牛肉    0.199     标准面粉 0.081      番茄      0.005
 羊肉    0.178     鲜蘑菇   0.130      苹果      0.004
 蛋黄    0.184     牛奶     0.012      杏子      0.013
 牡蛎    0.652    玉米低硒区 0.031     梨子      0.006
 虾      0.598    高硒点    0.440

    人体对所摄入硒的吸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吸收率为60%。硒从肠道吸收进人血浆后,大部分与αβ球蛋白结合,小部分与血浆极低密度和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其余与一种尚未鉴定的血浆蛋白结合。

9结  语

    母岩、土壤和动植物之间的硒含量密切相关,而且在土壤、植物和动物之间,硒以不同状态循环着。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营养微量元素,它的过剩或缺乏,均会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和损失。硒是否为植物所需要,迄今仍无定论,但人和动物是通过食物链(食物、植物、动物)来摄取硒的。

    在地理分布上的高硒区和低硒或缺硒区,影响人体对硒的摄人量、含量及代谢过程,使低硒或缺硒区人群易发生克山病、大骨节病、心脏病、高血压、碘缺乏病以及出现癌症发病率高;在高硒区易出现硒中毒。因缺硒所带来的危害比硒过量更大。

    硒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可对抗包括SARs在内的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因此,人体应该保持适当的硒日摄入量,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参考文献:

[1]TurekanKKand WedepohlKH..Distribution of the elements in some major units of the earths      crust[J]Geological Society 0f America Bulletin1961V0172pp175192

[2]鄢明才,迟清华.中国东部地壳与岩石的化学组成[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292

[3]史长义,鄢明才,刘崇民,等.中国花岗岩类化学元素丰度及特征[J].中国科学D辑。2004

[4]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编.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3

[5]程伯容.我国东北地区土壤中的硒[J].土壤学报,198017(1)5561

[6]廖金风.海南岛生态环境中的硒[J].中山大学学报,1992(3)111-115

[7]陈代中.陕西地区土壤中的硒[J].土壤学报,198421(3)247251

[8]赵一阳,鄢明才.中国浅海沉积物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203

[9]SwaineDJThe trace elements content of soils[J]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Eng195537-46

[10]奥贝尔,H.刘  锋译.土壤中的微量元素[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11]JohnssonI.,Plant and Soil19911386773

[12]杨光圻,周瑞华,孙淑庄,等.人的地方性硒中毒和环境及人体硒水平[J].营养学报,19824(2)81-89

[13]HamitionJw.,et a1.,JAgricFood Chem196412371374

[14]王美珠.茶叶含硒量的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1(3)250264

[15]王明远.中国粮食硒含量的地区分布[J].地理研究,1982(2)5157

[16]scharzKand FoltzCMJAm ChemSoc.,1957793292-3293

[17]RotruchFTet a1SeleniumBiochemieal role as a component of gluthione peroxidase[J]science1973179588-590

[18]胡秋辉,朱建春,潘根兴.硒的土壤生态环境、生物地球化学与食物链的研究现状[J].农村生态环境,200016(4)5457

[19]陈君石,孙存普,薛广波,等.免疫力不等于抵抗力 [N].解放日报,20035-13(7)

[20]曾静,罗海吉.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320(2)52-56

[21]对抗非典综合提高免疫力[N].北京青年报,2003-04-21(5)

[22]何培之,王世驹,李续娥.普通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杜.2001372

[23]杨光圻.人的硒需要量研究[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898(5):298

[24]杨光圻.全盘考虑我国硒缺乏和硒过多有关地方病预防的建议[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05:266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9 qmbxg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国全民补硒工程指导委员会
版权所有:全民补硒工程网
网站备案:粤ICP备10234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