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
2010-10-25 17:31
来源:未知
点击: |
|
一、什么是微量元素?
人体是各种元素组成的。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是人体内含量甚微(人体重的万分之一以下)但具有重要功能的一些元素,根据它们的生理作用,人们进行了如下的分类:
必需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铜、硒、碘等14种;
可能必需微量元素:包括锰、硅、硼、钒、镍等5种;
潜在有毒微量元素:包括氟、铅、镉、汞、砷、铝、锡等7种;
无毒微量元素:包括钡、钛、铌、锆等。
二、维生素D与骨的发育
维生素D对钙磷代谢的作用:
Ø 促进肠粘膜的钙磷吸收:
肠粘膜受体-钙结合蛋白(CaBP)-钙吸收
Ø 促进肾脏钙的回收:
远端肾小管受体-协同PTH-钙的吸收
Ø 对骨钙的调节作用
刺激成骨细胞-钙磷沉着
维生素D是促进骨骼钙化的最重要的活性物质之一,当维生素D缺乏时,骨骼钙化障碍,在儿童称之为佝偻病,成年妇女则称之为软骨病,老年人在成为骨质疏松。
三、微量元素与骨的发育
1、锌与骨的发育
国内儿童缺锌或锌营养不足率28. 98 %~81. 37 % ,佝偻病患儿缺锌发生率高达77 %。国外Leek 等研究证实0~3 岁边缘性锌缺乏的恒河猴骨成熟延迟,骨矿化缺陷,x 线表现类似人类佝偻病症状。
锌对骨发育的影响机制
锌直接影响骨骼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代谢,缺锌使骨细胞的成长及骨的矿化障碍。
缺锌抑制成骨细胞活性, 导致骨骼骨量生成减少,骨重塑和骨再建不良。
缺锌使碱性磷酸酶、胶原酶、碳酸酐酶一类锌依赖酶活性受抑;缺锌所致的骨代谢障碍与缺维生素D相似,但AKP降低。
锌与1 ,25 (OH) 2维生素D3 存在协同效应,锌不足降低1 ,25 (OH) 2维生素D3对钙缺乏的反应性。
锌缺乏可能使循环中的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含量减少,导致骨盐沉积不良而影响骨骼矿化过程。
但钙与锌在胃肠道有竞争拮抗作用。
2. 铁与骨的发育
缺铁性贫血常与佝偻病并存:伍曼仪等调查发现广东有42%的缺铁性贫血患儿合并佝偻病,认为广东阳光充足,佝偻病与当地的高缺铁发生率有关,在进行单纯补铁治疗8 周后佝偻病临床表现及X 线征象改善。
缺铁性贫血患儿的血25 – OH D 浓度多有异常,给予铁剂治疗后恢复正常。有人检测18例缺铁性贫血患儿血25 – OH D浓度,11例低于正常。给予铁剂疗后, 血25 – OH D水平恢复正常,治疗前后差非常显著,而7例血25 – OH D浓度正常患儿经铁剂疗后,血25 – OH D水平亦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
铁对骨发育的影响机制
铁缺乏可引起钙及维生素D 摄入减少。因缺铁可至患儿食欲减退,消化酶降低,从而使外源性维生素D、钙、磷摄入不足从而引发佝偻病。
铁缺乏可引起维生素D 吸收障碍。缺铁可引起胃酸下降,十二指肠炎、肠粘膜萎缩和胃炎,减少了肠道对脂溶性维生素D 的吸收及25HO 在肠肝循环的重吸收。
铁缺乏干扰了维生素D在皮肤和肠道的转化及其在体内的代谢,从而导致了体内活性维生素D 浓度降低,钙、磷不足,而引发佝偻病。
3. 铅与骨发育
佝偻病者血铅增高的比例高于非佝偻病儿。经治疗佝偻病恢复,血铅下降。
铅对骨发育的影响机制
高铅可引起儿童食欲下降,从而减少机体外源性维生素D、钙、磷的摄入。
铅和钙同为二价阳离子,在小肠黏膜的吸收和生理功能上均存在相互竞争。高铅可抑制肠道对钙的吸收。
高铅同时抑制骨钙化过程中钙与骨钙素的结合,使骨钙化受阻。
高铅可降低维生素D 的活性,使肠壁维生素D 受体的数目减少,从而影响活性维生素D 的生理功能。
铅吸收过多可直接抑制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使钙化过程发生障碍而致佝偻病。
四、婴幼儿期佝偻病的预防
a) 保证人体充足的维生素D供应是预防小儿佝偻病的最基本的措施,由于母乳和牛乳中维生素D含量有限,一般情况下婴儿应每天补充400单位左右的维生素D。
b) 注意补充微量元素锌、铁。由于微量元素锌、铁、铅等对儿童骨钙化有相当的影响,因此应注意补充微量元素锌、铁,防治铅过多。
c) 另外,维生素A 、维生素C对骨发育也有一定的作用,也应注意补充维生素A 、维生素C等其他维生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