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引起食物缺乏,许多德国人患上肝病。德国政府请了一位科学家施瓦茨教授,到一个著名的研究所里研究营养与肝脏的关系。当时,施瓦茨发现蛋白质缺乏是引起肝脏坏死的主要原因,发现硒比含硫氨基酸和维生素E对肝脏更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陆续发现,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硒浓度显著比正常人低,肝病病情越重,即血硒越低。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硒是营养性肝坏死的重要保护因子,从此拉开了研究硒与健康的序幕。施瓦茨教授因此被载入史册,永垂不朽。国际上为了纪念施瓦茨,特别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科学奖项——“施瓦茨”奖,以奖励那些在硒研究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们。
补硒使肝癌死亡率、发病率减少一半
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著名专家于树玉教授等人含辛茹苦历经16年,深入肝病高发地区,在江苏启东县对13万居民进行补硒观察。结果发现,补硒可使肝炎患者减少35%,乙肝患者指标由阳性转为阴性显著增多,肝癌患者特别是有家族病史的长期补硒死亡率和发病率可以减少一半。此项试验荣获国际生物有机化学协会“施瓦茨”奖,也被列为“七五”、“八五”、“九五”国内重点攻关项目。
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从东北到云南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病,发病者起初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继而出现全身水肿或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这些都是由于缺硒造成的心肌病变为主的地方病。中国医学研究院率领科学家们上了克山病的第一线,通过强化补硒控制了这一疾病,引起了震惊,为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这一重大贡献,并荣获国际生物有机化学协会“施瓦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