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中国全民补硒工程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硒之资讯 > 健康小提示 > >> 正文
中老年人心血管的调理
2010-11-30 09:58 来源:未知 点击:

中年以后主要心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高血压最多见,据九十年代初普查,全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1.26%,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9000万。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中风-半身瘫)150多万人,其中约有半数生活不能自理,造成患者、家庭和社会沉重负担。冠心病由于诊断问题,难以统计患者人数,但不会少于脑血管病,各地急性心肌梗塞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严重心律失常以及心脏骤停(猝死)在中、老年人群已形成严重威胁。心脑血管病在人口死亡中在我国北方约占50%,华东华中约占40%,华南西南西北约占30%,平均全国约占40%,全国心脑血管病总死亡人数每年在200万以上,在人口死亡原因中占第一位。心脑血管病的基础病理变化有二:一是血压升高,二是动脉粥样硬化(简称动脉硬化)。血压升高主要是由于动脉血管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失常,小动脉张力升高,导致血压上升。动脉粥样硬化则是由于动脉内膜受血流的冲击,血内脂质(胆固醇)含量升高以及血液凝集度增强等原因在动脉内膜发生粥样斑块,分散的斑块联接形成动脉腔狭窄,影响有关器官的供血,如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则发生冠心病,发生在脑动脉则发生脑卒中(脑梗塞、脑)。

解决方案:

  三餐均衡,食量按年龄工种不同,按需进食,食不过饱。  主食米面杂粮搭配,肉类(包括禽鱼)每日2-4两,不吃肥肉,少吃内脏,鸡蛋可每日一枚,奶每日一杯。  限盐减糖:北京人现平均日食盐12克,逐步减半,酱油、咸菜少用。近年市场供应低钠保健盐,值得推广。精糖不可吃得过多,吃糖多了啬血清甘油三酯,也是发生动脉粥样化的一个因素。含糖饮料不可多进,最好的饮料是茶和白开水。青菜、水果多吃有益,是维生素、纤维素和钾的来源,豆制品及核果仁可常吃。  控酒:酒可少饮,多饮有害,不饮为好。

 1、保持血压正常  血压就是血液在动脉中流动的压力(一般测量上臂血压)。成人正常收缩压为100- 140mmHg,舒张压为70-90Hg。血压是有波动的,可因体力活动或精神紧张而上升,但幅度不大,如持续上升超过140/90则是高血压。  血压是一个重要生命指标,高血压自身是一个病种,又是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发病因素,因此是中老年心血管病的总根源。高血压早期无症状,常为人忽视。所以人到中年一定要至少每年量一次血压,如发现血压上升就要警惕,如已有高血压则必须加强预防,如医生认为需要服降压药就得按医嘱办事,并定期复查、调药,终身控制高血压。2、、保持体重正常,预防超重肥胖  体重简便计算方法是身高厘米数-105=正常体重公斤数。上差下差不可超过10%,超重20%为肥胖。肥胖是动脉粥样化的表面标志,也是高血压的重要发病因素。  防止、控制肥胖在于饮食调节和增加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一般不需服药。3、、保持血脂正常  常用的血脂指标为血清胆固醇,正常值在200mg/100ml以下,超过240mg则为高脂血症。胆固醇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约占1/3)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约占2/3左右)两大类。前者对动脉有保护作用,后者是粥样斑块形成的主要万分。另外甘油三酯也与动脉粥样化有关,正常值在200mg/100ml以下。  血脂升高的防治一靠食物选择(少吃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二靠增加体力活动,控制肥胖。多可自行调节,无效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降脂药。4、、绝对不吸烟,也劝阻别人吸烟  直接间接吸烟都对心血管系统有害,烟中的尼古丁导致小动脉张力上升,促发高血压;一氧化碳损伤动脉内膜细胞,诱发动脉粥样化。吸烟还降低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血液粘稠度,都是心肌梗塞和脑卒中的诱因。  戒烟一靠本人对吸烟有害、戒烟有益的认识和决心,二靠医生和亲友的反复劝导,戒烟药也有帮助。我国有3亿烟民,所有医院和保健室都应办戒烟门诊。  做到未病早防,无病早查,有病早治。有病治疗主要靠医生和芗,预防保健主要靠自己,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不沾一切有害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嗜酒、饮食无度、缺乏体育活动等等。自我保健重在理解,贵在坚持。健康就是幸福,健康就是力量,健康是建功立业、服务人民的根本条件,人人都有机会,切不可等闲视之。

 人人要有体育锻炼,方式方法适应个人的条件和时间。最好天天有,忙人周末补课。中青年打球游泳长跑,老人体操散步,搞园艺。生命在于运动至理名言,愈老愈要多动,但要量力而为,不可超越限度。

 要有适当的娱乐文艺生活,琴棋书画唱歌跳舞都有益。遇有“伤脑筋”、“伤心”事要会自我排解,自我超脱,心胸要开朗,度量要宽大。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9 qmbxg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国全民补硒工程指导委员会
版权所有:全民补硒工程网
网站备案:粤ICP备10234860号